1604
2025民族学“贺兰山大讲堂”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系列学术讲座第七十四讲报告题目:关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若干思考报告人:胡绍皆 编审报告人单位:中国藏学研究中心主持人:杜建录教授报告时间:2025年4月18日(星期五)9:00~12:00报告地点:怀远楼718多功能会议室报告人简介:胡绍皆,男,汉族,1969年9月生,湖南临澧人,1993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94年7月参加工作,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研究生学历,哲学博士学位,编审职称。曾任国家宗教事务局《中国宗教》杂志社编辑部主任、副主编、主编。2017年3月至2019年3月挂职担任宁夏回族自治区民委党组成员、副主任。现任中国藏学研究中心科研办主任,兼任藏研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秘书长,中国宗教学会理事。参与过国家社科基金课题《和谐社会的宗教论》研究,发表过上百篇理论宣传文章,熟悉新时代党的民族理论和政策,对藏学和涉藏治理有一定研究。报告摘要:一是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进行体系化学理化阐释;二是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加强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三是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史料研究;四是加强现实问题研究,为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贡献学术力量。敬请广大师生准时参加。特此通知!太阳集团官网8722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院太阳集团官网8722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院2025年4月15
0703
2025民族学“贺兰山大讲堂”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系列学术讲座第七十三讲 报告题目:宁夏地区新石器考古进展与展望报告人:王晓阳 副研究员报告人单位:宁夏文物考古研究所主持人:陈雪飞 讲师报告时间:2025年3月10日(星期一)14:00~17:00报告地点:怀远楼102室报告人简介:王晓阳,毕业于西北大学文博学院考古学及博物馆学专业。现为宁夏文物考古研究所先秦考古室主任。主要研究方向为西北地区考古,先后主持和参与了周家嘴头遗址、柳沟遗址、西夏六号陵、惠农雁窝池墓地等考古发掘项目。并在《考古》、《考古与文物》、《文博》、《草原文物》等期刊发表论文二十余篇。 报告摘要:回顾1923年以来宁夏地区新石器考古工作历程以及取得成绩,通过回顾总结以往的新石器考古工作,分析宁夏地区的新石器考古学文化遗存,有助于更好地开展工作,促进宁夏地区的新石器时代考古事业的发展,为中华文明探源工程贡献宁夏力量。敬请广大师生准时参加。特此通知! 太阳集团官网8722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院太阳集团官网8722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院 2025年3月10日
0703
2025民族学“贺兰山大讲堂”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系列学术讲座第七十二讲 报告题目:中华民族历史记忆的重构:以宁夏灵武窑瓷器修复为例报告人:李琦 文物修复师报告人单位:宁夏博物馆主持人:陈雪飞 讲师报告时间:2025年3月11日(星期二)8:30~11:30报告地点:怀远楼102室报告人简介:李琦,现就职于宁夏博物馆,从事陶瓷器保护修复工作。中国文物修复委员会会员。2023年获全国文物行业职业技能大赛陶瓷文物修复师项目三等奖。2016年参与重庆文化遗产研究院馆藏陶瓷器修复项目修复了唐三彩以及多件严重破损的瓷器;2017年在三星堆博物馆瓷器修复项目中修复了宋影青双鱼盘以及60多件影青瓷器;并在第十五届全国文物修复技术研讨会就三星堆博物馆修复的宋影青双鱼盘发言分享修复经验;2018年主持灵武市博物馆馆藏西夏瓷器修复项目,修复国家二级文物西夏白釉剔刻花牡丹纹罐等10多件西夏瓷器;同年在景德镇御窑博物馆参与官窑瓷器修复项目,修复明宣德官窑青花龙穿花纹大碗等多件官窑孤品瓷器。2021年参与盐池县博物馆馆藏漆木器、清代文书修复项目,修复唐木俑等多件国家二、三级文物。 报告摘要:宁夏灵武窑作为西夏至元明时期西北地区重要的陶瓷生产基地,其瓷器不仅是丝绸之路多元文化交融的物证,更是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文明格局的微观缩影。近年来,灵武窑瓷器的修复工作通过技术干预与历史阐释的双重路径,逐渐揭示出器物背后隐藏的族群互动、技艺传播与文明共生图景。本...
0303
2025民族学“贺兰山大讲堂”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系列学术讲座第七十一讲报告题目:基于中华文化传承保护的文物修复策略与实践报告人:李琦 文物修复师报告人单位:宁夏博物馆主持人:陈雪飞 讲师报告时间:2025年3月4日(星期二)8:30~11:30报告地点:怀远楼102室报告人简介:李琦,现就职于宁夏博物馆,从事陶瓷器保护修复工作。中国文物修复委员会会员。2023年获全国文物行业职业技能大赛陶瓷文物修复师项目三等奖。2016年参与重庆文化遗产研究院馆藏陶瓷器修复项目修复了唐三彩以及多件严重破损的瓷器;2017年在三星堆博物馆瓷器修复项目中修复了宋影青双鱼盘以及60多件影青瓷器;并在第十五届全国文物修复技术研讨会就三星堆博物馆修复的宋影青双鱼盘发言分享修复经验;2018年主持灵武市博物馆馆藏西夏瓷器修复项目,修复国家二级文物西夏白釉剔刻花牡丹纹罐等10多件西夏瓷器;同年在景德镇御窑博物馆参与官窑瓷器修复项目,修复明宣德官窑青花龙穿花纹大碗等多件官窑孤品瓷器。2021年参与盐池县博物馆馆藏漆木器、清代文书修复项目,修复唐木俑等多件国家二、三级文物。报告摘要:文物修复是中华文明赓续的重要实践,承载着守护文化根脉、激活历史记忆的使命。在全球化和现代化的双重背景下,如何通过科学修复实现文化遗产的“活态传承”,既是技术命题,更是文化战略的核心议题。本次讲座聚焦中华文化基因的解码与再现,系统阐释文物修复中“保护—传承—创新”的协同路径,结合典型案...
2911
2024民族学“贺兰山大讲堂”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系列学术讲座第七十讲报告题目:弘扬革命文化 让革命文物绽放时代光彩报告人:陈永耘 研究馆员报告人单位:宁夏博物馆主持人:邓文韬 副教授报告时间:2024年11月30日(星期六)9:00~12:00报告地点:怀远楼616多功能会议室报告人简介:陈永耘,宁夏博物馆副馆长,研究馆员。兼任中国博物馆协会民族博物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陈列艺术委员会常务委员、宁夏对外友好协会理事、宁夏中共党史学会第五届理事等。主要从事文物展览策划、对外交流、博物馆学、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等方面的研究和实践。出版学术著作4部,主编或参编专业书籍近20部。主持或参与完成国家级、省部级课题7项,在研3项。迄今主持策划举办的主要展览达百余个,部分获得主题展览推介项目名单。先后被自治区宣传部和人民政府授予“先进个人”称号。报告摘要:宁夏作为马列主义传播和党组织建立较早的地区之一,有着光荣的革命斗争历史和优良的革命传统。红军长征经过宁夏,在六盘山上,毛泽东同志曾写下"不到长城非好汉"的豪迈诗篇。红军西征转战宁夏期间,我国第一个县级回民自治政府--陕甘宁省豫海县回民自治政府在同心成立,这是中国共产党运用民族区域自治政策解决中国民族问题的一次伟大尝试,为后来建立中国特色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树立了光辉典范。抗战时期,宁夏工委领导回汉人民坚持斗争,扩大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作为陕甘宁边区重要组成部分,宁夏为陕甘宁边区的经济...
联系我们
学院地址: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西夏区文萃北街217号
联系电话:(0951)2061080 邮政编码:750021
Copyright 2012-2060 太阳集团tcy8722(中国区)官方网站|SunCity 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太阳集团tcy8722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