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11
2024民族学“贺兰山大讲堂”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系列学术讲座第七十讲报告题目:弘扬革命文化 让革命文物绽放时代光彩报告人:陈永耘 研究馆员报告人单位:宁夏博物馆主持人:邓文韬 副教授报告时间:2024年11月30日(星期六)9:00~12:00报告地点:怀远楼616多功能会议室报告人简介:陈永耘,宁夏博物馆副馆长,研究馆员。兼任中国博物馆协会民族博物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陈列艺术委员会常务委员、宁夏对外友好协会理事、宁夏中共党史学会第五届理事等。主要从事文物展览策划、对外交流、博物馆学、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等方面的研究和实践。出版学术著作4部,主编或参编专业书籍近20部。主持或参与完成国家级、省部级课题7项,在研3项。迄今主持策划举办的主要展览达百余个,部分获得主题展览推介项目名单。先后被自治区宣传部和人民政府授予“先进个人”称号。报告摘要:宁夏作为马列主义传播和党组织建立较早的地区之一,有着光荣的革命斗争历史和优良的革命传统。红军长征经过宁夏,在六盘山上,毛泽东同志曾写下"不到长城非好汉"的豪迈诗篇。红军西征转战宁夏期间,我国第一个县级回民自治政府--陕甘宁省豫海县回民自治政府在同心成立,这是中国共产党运用民族区域自治政策解决中国民族问题的一次伟大尝试,为后来建立中国特色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树立了光辉典范。抗战时期,宁夏工委领导回汉人民坚持斗争,扩大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作为陕甘宁边区重要组成部分,宁夏为陕甘宁边区的经济...
2411
2024朔方论坛2024年第11讲(总第130讲)报告题目:汉文世俗文献的西夏翻译:以《孔子和坛记》为例报告人:高奕睿教授报告人单位:浙江大学主持人:彭向前研究员报告时间:2024年11月25日(星期一)19:00-22:00报告地点:怀远楼616多功能研讨室报告人简介:高奕睿(Imre Galambos),浙江大学求是讲席教授,英国剑桥大学亚洲和中东研究学院荣休教授,汉堡大学荣誉教授。2002年毕业于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获博士学位。曾担任英国剑桥大学教授、剑桥大学罗宾孙学院院士、中国写本研究欧洲学会会长等职务。兼任敦煌学国际联络委员会会员、剑桥大学李约瑟研究院董事会成员、美国唐研究学会董事会会员等重要学术职务。主要研究领域为敦煌和西夏写本研究。目前已出版《中国先秦文字结构研究》《写本与行者:一位十世纪西行汉僧的汉藏文书》《黑水城出土西夏译中原文献》《敦煌归义军时期写本文化》等著作,发表论文90余篇。报告摘要:现存的西夏文献中,有一些是从汉文翻译过来的世俗文献。这些世俗文献包括儒家经典、兵书、医书、蒙书等多种著作。过去学术界已经将其中大部分与它们的汉文原本对应起来了,但仍有一些西夏译本的汉文底本尚未得到确认。本次讲座探讨确认过程中存在的困难与障碍,表明至少部分问题是由方法论导致的。用于讨论的例证中有一份12世纪初的西夏文写本,在学术界通常被称作《孔子和坛记》。该文献描述孔子与一位老人会面的情景,这一主题已经在《庄子》中出现。讲座还...
1811
2024朔方论坛2024年第10讲(总第129讲)报告题目:钟清增补本《事林广记》的政治意识及其文献价值报告人:陈广恩教授报告人单位:暨南大学主持人:潘洁研究员报告时间:2024年11月21日(星期四)13:30-15:30报告地点:怀远楼616多功能研讨室报告人简介:陈广恩,宁夏同心人,历史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暨南大学中国文化史籍研究所所长,中国元史研究会副会长、广东省岭南心学研究会常务理事,担任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研究兴趣为元史、宋元明清文化史、西夏史、类书史以及域外汉籍文献。在《民族研究》《中国史研究》等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80余篇。报告摘要:《事林广记》被视为是日用类书的滥觞之作,在中国类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现藏剑桥大学图书馆和台湾“国家图书馆”的锺清增补本,是《事林广记》传世诸本中唯一的官刻本,也是目前所知唯一有序文的本子。该版本中《列女类》《谨身类》《警心类》《尺牍筌蹄》等类目,均是增补者钟清新增的内容。上述内容的增补,体现出该官刻本借助日用类书推行社会教化的意图十分明显,而之前的坊刻本《事林广记》,更多地是为了“取便流俗通用”,生活日用手册的性质非常突出。与坊刻本相比,官刻本《事林广记》的政治意识显著增强,这是二者之间最为明显的区别,显示出《事林广记》在增补流传过程中,并非仅仅是求新求异,单纯追求知识的更新,同时也有政治考量。此外,除了版本价值之外,锺清增补本还保留了一些已佚古书,如...
1811
2024民族学“贺兰山大讲堂”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系列学术讲座第六十七讲报告题目:守护中华民族精神家园——非遗保护的中国实践报告人:马盛德研究员报告人单位:南通大学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主持人:梁莉莉 副研究员报告时间:2024年11月25日(星期一)14:30~17:30报告地点:怀远楼718多功能会议室报告人简介:马盛德,撒拉族,曾任文化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副司长、一级巡视员(主持工作),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委员。现任国家非遗展览展示研究中心专家委员会主任,中国传统村落保护发展专家指导委员会副主任,研究员,中国宋庆龄基金会理事。中国气象局“二十四节气重点开放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央民族大学“文化和旅游研究基地”学术委员会委员。南通大学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主任、特聘教授。上海交通大学、上海大学等特邀、客座教授。长期从事非遗保护管理与研究、中国少数民族舞蹈研究。出版《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十讲》、《中国民舞》等专著;发表论文百余篇。2016年11月任中国申遗代表团团长参加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11次常会,中国“二十四节气”成功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参与“古琴艺术”“热贡艺术”“太极拳”“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等项目申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遗名录工作。报告摘要:21世纪兴起的非遗保护,是人类文化遗产保护史上的重大事件,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为了维护人类整体价...
0411
2024朔方论坛2024年第9讲(总第128讲)报告题目:边缘地域与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报告人:辛德勇教授报告人单位:北京大学主持人:高正亮讲师报告时间:2024年11月10日(星期日)上午9:00~12:00报告地点:太阳集团官网8722怀远校区怀远楼二楼多功能报告厅报告人简介:辛德勇,男,1959年生,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北京大学古地理与古文献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史学会历史地理研究会会长。主要从事中国历史地理学、历史文献学研究,兼事中国地理学史、中国地图学史和中国古代政治史研究。主要著作有《隋唐两京丛考》《古代交通与地理文献研究》《历史的空间与空间的历史》《秦汉政区与边界地理研究》《建元与改元:西汉新莽年号研究》《旧史舆地文录》《石室賸言》《旧史舆地文编》《制造汉武帝》《祭獭食蹠》《海昏侯刘贺》《中国印刷史研究》《<史记>新本校勘》《发现燕然山铭》《海昏侯新论》《生死秦始皇》《辛德勇读书随笔集》《通鉴版本谈》《正史版本谈》等。报告摘要:以正史地理志和全国地理总志、各地地方志为主的传世基本文献记载,是历史地理研究最重要的基础。但中原区域以外的边缘地域,这类传世基本文献的记载十分薄弱且往往含混不清,这就给边缘地域的历史地理研究造成很大困难。但是,随着考古学研究的进展,新的发现,层出不穷,这不仅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传世文献的不足;甚至在一些情况下,还可以提供比传世文献更为清晰、更为准确的地理信息,揭示过往的地理面貌,给边缘地域的历史地...
联系我们
学院地址: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西夏区文萃北街217号
联系电话:(0951)2061080 邮政编码:750021
Copyright 2012-2060 太阳集团tcy8722(中国区)官方网站|SunCity 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太阳集团tcy8722 版权所有